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通航新闻 >

深圳交通“十四五”规划:推动大湾区空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低空飞行网络建设,完善通用机场布局、构建全面覆盖的空中应急救援网络(8)

时间:2021-04-16 19:37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通航圈综合编 作者:中国通航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推动停车运营管理智慧升级。充分发挥城市社区作用,把停车治理工作下沉到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停车管理工作格局。按照控制通勤停车需求,优先满足居住夜间停车需求和公益服务停车需求,适度满足商业停车需求的原则,加快推动全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探索推进共享停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主动服务,简化投资建设、经营手续办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拓展电子收费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停车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借助智慧化的执法设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违停取证等手段,利用多级力量联动督促停车管理违章查处,强化停车秩序管理,加强停车执法力度。
 
第二节 提升全人群全过程无障碍交通服务品质
 
持续推进无障碍交通设施建设,营造更高品质的出行环境。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出行需求,构建连续的出行网络,为弱势群体划定独立、连续的步行和骑行空间。加强新建道路、平面和立体过街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完善盲道、人行道上缘石坡道、二次过街岛缘石坡道、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无障碍坡道等重点无障碍设施,保障所有新建及改建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交通枢纽无障碍入口通道、盲道、轮椅坡道与梯道、无障碍垂直电梯、扶手、低位服务设施及无障碍标识。加强机动车交通管理,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主要活动场所300米范围内道路应实施机动车限速措施,并配套设置相应的限速标识。基于儿童视角,在道路出行系统中通过趣味化设计,形成丰富有趣、激发儿童兴趣的出行空间。
 
提升区域辐射力强、客流量大、多方式衔接的客运枢纽服务体验。紧凑布局西丽、机场东等规划枢纽,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旅客体验。在深圳机场、深圳北站等既有枢纽引入短驳设施,提高旅客通行速度,优化枢纽内部步行时间。推动友好型枢纽升级改造,提供无障碍、人性化通行便利。重新整备枢纽标识系统,结合客流组织优化标识空间布设,科学友好设置版面。增设旅客互动系统,提供景点、活动等信息,完善旅客服务系统。建立枢纽信息化整合平台,整合发布多方式交通信息。
 
持续推进交通拥堵治理,推进一批品质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热点改善,滚动实施“短平快”工程。在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和各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治堵工作机制。持续落实交通综合治理奖励机制,调动激励市区两级加大交通拥堵治理投入。在前海片区、留仙洞片区、科技园片区、深圳北站片区等区域,推广一批多专业融合、跨部门协同的街道品质提升工程。加强重点片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治理力度,每年实施一批“短平快”的治堵工程。改善路侧公交专用道、公交拥堵节点和站点,建设一批路内调度点,实现公交运行速度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改善慢行片区步行设施、自行车网络以及风雨连廊系统,提升慢行出行品质。开展路口交通组织、渠化改造、交通设施完善,实现道路运行环境的改善。开展学校、医院、机场、大型园区等重点拥堵片区综合整治。
 
加强外围重点片区巡游出租车服务。加强二、三圈层重点片区出租车、网约车充电桩建设,破除充电对巡游车的服务障碍。鼓励区政府、辖区管委会研究制定外围地区鼓励巡游出租车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的针对性策略。持续加大无障碍出租车规模,保障弱势群体无障碍出行。
 
第三节 构建更加绿色集约的运输服务发展格局
 
加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新能源运输装备运用,推进充电设施、岸电设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车辆运用,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交通运输设备。建立绿色低碳客货运输体系,优化客运组织、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推进绿色货运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结合河滨、溪谷等合理设置绿道,并做好绿道与不同等级道路、轨道、停车场等衔接,设置指引标识。加快推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推进绿色低碳管理能力的建设,完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的法规标准。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慢行交通的设施供给与服务品质,建立便捷连通、舒适宜人的步行网络,促进居民健康,营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依托高密度路网系统,构建完整的步行网络,充分保证基础设施完整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的同时,加强骑行环境的配套升级,提升自行车出行的吸引能力。结合建筑退线空间,统筹设施带、步行道和建筑前区设计,保证行人良好步行条件,提高步行网络布局的连续性。结合轨道站点客流特征,合理布局轨道站点周边自行车停放点。以“高密度、小规模”为原则,在人流集中片区、工作生活区域规划自行车停放点。共享单车配合电子围栏技术,私人单车与共享单车共用空间,规范单车停放秩序。
 
进一步完善慢行出行网络,打造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加大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的建设力度,通过压缩机动车通行空间、压缩机动车路侧停车空间、鼓励结合建筑物退线空间、利用富余绿化带资源或慢行空间等多种方式,完善自行车路权。规划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和慢行骨干网,完成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建设,打通12条慢行骨干网节点。以轨道站点为中心、主次干道为重点,建设1500公里以上高品质自行车专用道。充分保障非机动车车道路权,明确道路横断面形式,新建或改造自行车车道宽度原则上不少于2.5米。
 
提升道路空间生态和景观环境质量。深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交通设施与水土资源等和谐发展。优化道路绿地配置,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实施交通设施的绿化装饰,加大道路空间的生态体量,提高道路空间艺术品质,营造更具亲和力的交通环境。
 
完善新能源充电设施布局。进一步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在充电设施领域应用,完善加强新能源充电设备布局规划,提升新能源车辆充电保障能力。充分挖掘现有充电桩的充电能力,结合公交车辆实际充电需求,加快推进公交场站充电桩建设。引导在城市群等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探索人工智能移动式充电桩,提高充电效率,减少充电桩资源浪费。
 
加强绿色低碳出行宣传。深入机关、社区、校园、企业等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倡导市民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公众对绿色出行方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提升交通参与者责任感、包容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第四节 构建保障城市运行的交通应急治理体系
 
持续深化交通运输安全责任体系。建立职责明确、边界清晰、制度完善、各负其责、闭环管理的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层级责任链条,确保监督管理责任有效落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依法依规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完善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定期开展行业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点、危险源实施清单管理。强化道路水路运输、港口营运、公路水运工程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强预测预警预控和过程监管。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分析,提高安全生产决策科学水平;发展互联网+交通运输安全,充分利用信息化、云计算、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地理信息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和平台,提升行业安全预警预防预控和应急救援处置现代化水平。鼓励支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平台推广应用,推动在大型营运车辆安装驾驶行为视频监控系统、防碰撞系统,不断提高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
 
打通交通救援综合网络,提升应急响应能级与水平。完善全天候、快速响应的“地面+空中”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依托高快速路应急车道、公交专用道建立成体系的应急救援绿色通道网络。抓住国家推行航空医疗契机,强化医疗联合试点保障能力,构建全面覆盖的空中应急救援网络,推动公共应急救援。加强与应急、公安、消防、气象、环境、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和相互配合,完善交通救援应急会商机制,形成跨部门应急联动合作机制。逐步将交通安全应急救援相关指标纳入卫生与健康、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机构设置等相关规划。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救治联动工作机制,做好事故伤员医疗急救工作。建立与医疗部门互联平台,保证交通事故中救治车辆的快速通行保障,有效提高受伤人员救治率。

 
中国通航网 www.ga.cn
通航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深圳交通“十四五”规划:推动大湾区空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低空飞行网络建设,完善通用机场布局、构建全面覆盖的空中应急救援网络(8)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