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通航新闻 >

深圳打造通航先行示范区,让飞行成为生活方式(2)

时间:2020-09-02 12:17来源:E通航 作者:中国通航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科技创新填补通航机型空白
       创新一直是泊鹭集团面对的重要课题,公司从未止步于眼前的发展成就,以行动践行着“让科技放飞自由梦想,用创新彰显中国力量”,积极主导飞机的研发制造。目前泊鹭集团已累计取得26项知识产权。
       随着材料科技的进步,很多机型实际上已经不太适应通航市场的需要。为此,泊鹭集团美国团队一直致力于海王4-6座飞机的研发。泊鹭集团董事长徐晨阳透露,目前整个研发方案已经全部完成,预计4座海王首架原型机在2021年下半年正式面世,这将有力填补通航市场水陆两栖飞机4座机型的空白,确立泊鹭在水陆两栖飞机市场的领先地位。“目前泊鹭集团正在积极推动泊鹭全球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落户深圳,希望能够将新此机型放在深圳进行整机生产制造。”
       据了解,与2座相比,4座海王飞机机长由6.83米增加至8.23米,机高由1.96米增加至2.74米,翼展由9.4米增加至10.97米和12.19米,有效载荷由205千克增加至544千克和680千克。做出这些改变的背后,是泊鹭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因为只有不断自我突破,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行业走得更远。
 
       夯实基础布局通航全产业链
       “由于当前我国通航基础设施不充分、通航服务网络不完善、空域开放的限制以及通航从者数量较少等多种原因,泊鹭集团在国内不单单是飞机制造商,还从通航基础设施和普及航空文化两个方面,夯实泊鹭通航发展的基础,以更好实现泊鹭在通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泊鹭集团营销总监张伟杰表示,目前在全球已经销售了约1000多架飞机,其中有20多架飞行在中国上空,同时泊鹭运营着6个通航基地,希望到2024年在国内实现100架海王水陆两栖飞机的保有量。
       据了解,创建伊始即提出“智造飞行生活”发展愿景的泊鹭,多年来在国内通航领域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引进来到打基础,形成了“飞机(水上)研发智造、通航基地及‘通航+’IP运营”的通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飞行版块方面,泊鹭正致力于综合型和标准型通航基地网络的战略布局。其中综合型通航基地以自主投资为主,而标准型则采取自主投资、联合投资和综合管理的方式。目前,泊鹭集团在山东菏泽、湖北荆门、浙江南太湖、绍兴鉴湖、上海佘山月湖及银川银子湖等地建设或运营6座通航基地,在广西、浙江等地将合作建设或者提供代建服务的基地达6个以上。
       生活版块方面,泊鹭集团采取输出“通航+”IP主题,与合作伙伴及地方政府在目标省市共同进行“通航+”IP项目建设。譬如,2018年3月,泊鹭与北方国际集团达成合作,建设银川银子湖航空教育综合体和航空体育运动旅游研学营地项目。
       “泊鹭未来在国内通航运营的规划,将重点布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泊鹭集团总裁袁亮表示,泊鹭十分重视在深圳发展,并看好深圳的通航消费市场抱有很大的期待。“业内对泊鹭海王飞机的评价是冒险、浪漫和先锋,这也是深圳的城市特征。”袁亮坦言道,作为一家总部在深圳的通航企业,泊鹭希望能够发挥自身在飞机研发制造、通航运营方面的优势,为深圳通航产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泊鹭通航产业集团董事长徐晨阳:
 
       通航下一个十年,泊鹭准备好了
       “2015年,澳大利亚人麦克·斯密斯驾驶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完成单人环球飞行,他所驾驶飞机就是海王SeaRey飞机。”泊鹭集团董事长徐晨阳颇为自豪地说。他告诉记者,当初在朋友的大力推荐下,他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做出了投资泊鹭海王飞机的决定,在带着团队前往美国考察后,迅速完成对美国泊鹭公司100%的收购,把海王飞机带到中国。
       种种机缘让徐晨阳与通航结下了紧密联系,从2010年一脚踏入通用航空至今,投资人徐晨阳成为了通航人,和团队在通用航空稳扎稳打、开拓进取,带领泊鹭从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发展为国内集飞机研发制造、通航运营及通航文旅项目为一体的通航产业领军企业。
       徐晨阳对国内通航、泊鹭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与笔者分享泊鹭集团成长历程、发展优势、发展规划、发展愿景时,他多次提到“价值点”“发力点”。他坦言道,当前中国通航发展的不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潜力所在,泊鹭已经基本完成了通航全产业链的布局,做好了迎接通航下个10年的到来。
 
       谈行业前景:中国通航发展空间广阔
       问:据了解,您是在2010年投身通用航空。请问当时是怎么关注并最终决定进入通航业?
       徐董:2010年国家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中强调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重要性。这个文件引起我的注意,当时有种预感,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机遇即将全面到来。这种预判也是基于,我因工作原因经常在欧美国家走动,对当地通用航空发展情况的了解。
       我以前做资本投资,梳理调研过国内很多产业,发现通航业或是中国少有的、将能够保持20年,且每年以1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的一个行业。可以说,国内通用航空是一个非常难得且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市场。
2011年底发生一件很巧的事情,一位美国华裔飞行员向我极力推荐searey海王飞机。随后,我和团队专门前往美国考察后,都非常喜欢和认可searey海王飞机,就果断出手收购美国泊鹭飞机公司100%的股权。算起来,我们应该是中国第一批走出去完整收购海外飞机公司的团队。
       问:您认为通用航空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如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徐董:研究资料表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金以上时,通航业将进入大众平民化。中国人均GDP早已超过该数值,但当前中国通用航空业的实际发展并没有那么快,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里提到了发展通航产业,被业内称为“5521计划”,计划到2020年通用机场达到500座,飞行器要超过5000架,每年通航的飞行小时达200万个小时,通航产量达到1万亿,这是国家在通航产业的战略目标。今年已经是2020年,国内通航业发展相对来讲未达到发展预期,约达到80%左右。
       我认为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空域管理制度的限制;二是中国通航飞机总量少,缺少适合大众飞行的优秀机型;三是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薄弱;四是通用航空相关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但换个角度来,这也是优势所在,意味着中国通航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空间很大,中国未来通航产业的市场空间很大。
 
       谈选择深圳:“因为这里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通航网 www.ga.cn
通航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深圳打造通航先行示范区,让飞行成为生活方式(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