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无人机 >

无人机飞行一次投放5万只不育蚊子,遏制寨卡病毒传播

时间:2018-04-24 09:13来源:中国通航网 作者:中国通航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搜狐无人机23日综合报道 据联合国官网消息,201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一家非盈利机器人技术实验室展开合作,开发了一套通过无人机部署蚊子的系统,与昆虫不育技术相结合,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3月,这套系统在巴西进行了成功测试。

昆虫不育技术利用电离射线破坏雄蚊子的生殖系统,使其不育,再将这些不育的雄蚊大量释放,与雌蚊进行交配,由于交配后雌蚊产下的虫卵不会孵化,不会产生新的蚊子,经过一段时间,便能实现缩小蚊虫种群的目的。

参与该项目的医学昆虫学家博伊尔(Jeremy Bouyer)表示,“迄今为止,蚊虫的释放机制一直是运用昆虫不育技术控制疾病传播的一个瓶颈。”

该技术需要在良好条件下,在一块指定区域内,对大量昆虫进行统一投放。作为主要疾病传播媒介的伊蚊,一生的活动范围不会超过100米,给大范围投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此外,伊蚊的生理构造也很脆弱,其他昆虫经常使用的高海拔飞机投放,可能会损伤它们的翅膀和腿,因而目前主要都是依靠费时费工的人工地面投放。

博伊尔表示,“无人机的使用是一大突破,为实现经济高效的大规模投放,以及在人口密集地区投放铺平了道路。”

博伊尔介绍说,无人机的重量不到10公斤,每次可以搭载五万只不育蚊子,能在五分钟内完成20公顷范围内的投放工作。每次飞行的费用为一万欧元,将释放蚊子的成本降低了一半。

此次成功试飞增强了人们对于无人机投放的信心,巴西计划从2019年开始,在盛夏以及蚊虫最多的季节,在部分城市和农村地区使用这一技术。

目前,原子能机构正与合作伙伴一起努力,进一步降低无人机自重,并将其可搭载的蚊虫数量提升到15万只。

过去50年中,昆虫不育技术主要用于抗击地中海果蝇等农业害虫,直到最近才运用到传播疾病的蚊子身上。该技术对于通过杀虫网等传统方式难以控制的昆虫,以及需要减少杀虫剂用量的地区尤其有效。

2015-16年,寨卡病毒在巴西和拉丁美洲的传播,让通过昆虫不育技术控制蚊子数量的需求更加紧迫,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技术合作项目向受到病毒影响的国家提供协助,帮助他们迅速诊断病源,并加强他们运用这一技术抗击蚊虫的能力。来源:搜狐无人机

 
中国通航网 www.ga.cn
通航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无人机飞行一次投放5万只不育蚊子,遏制寨卡病毒传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