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通航财经 >

中国94家通航企业54家亏损 产业园区现过热苗头

时间:2014-10-30 16:29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通用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中国94家通航企业54家亏损 产业园区现过热苗头

  低空空域的逐渐开放,让通航产业成为资本宠儿。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相比高速增长的经营性通航企业数量,不少通航企业还未实现扭亏。“从2012年对全国有规模的94家通航企业的统计来看,只有40家实现盈利。”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员通用航空室主任张兵告诉记者。

  如何扩大通航企业的盈利空间?张兵指出,首先要把整个通航产业运营相关的各个环节都做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其次是精细化分工,降低通航企业成本;最后通航企业必须找到与当地经济结构、自身优势相结合的盈利方式,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飞机购置和使用环节,有产权共享、托管服务、小时分担等多种方式。随着金融资本的进入,融资租赁模式在通航领域也日渐普遍。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卫东表示,航空企业一次性购买飞机的资金量庞大,通过融资租赁公司能采取分期付款或售后返租等方式,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成本。

  94家通航企业54家亏损

  虽然通航产业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对通航领域的投资热情却不低。

  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189家通航运营企业,超过140个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还有超过170家批准筹建企业和数百家等待筹建企业。2013年通用航空飞机数量比上年增长23.2%,而此前一年通用航空机队在册总数量的增幅也高达16.29%。

  在今年8月的一次通航产业论坛上,张兵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2012年对全国有规模的94家通航企业的统计,94家企业中只有40家实现盈利,利润总共约4亿元,其中盈利超过千万的仅有8家;而其余的54家则为亏损,亏损额总计4.6亿元。

  张兵还表示,尽管总体上大致能保持盈亏平衡,但这些企业每年能拿到政府2亿~3亿元补贴,如果没有补贴,总体上还是亏损的。“需要看到的是,在目前市场环境还不成熟的情况下,94家通航企业半数盈利实际上是值得肯定的。”张兵告诉记者。

  张兵认为,想扩大盈利空间,首先需要整个通航运营产业的各个方面做起来。其次是要精细化、专业化分工,“小而全的通航企业自己什么都要做,实际是事倍功半的。”最后通航企业要找到和当地经济结构、自身优势结合的盈利点,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在任卫东看来,通航运营企业要想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就必须走专业化道路。精准化定位自己的主业,并围绕主业持续、稳定的经营,“不要一会飞旅游,一会飞训练,一会飞航拍”。而且飞机机型本来也是与用途一一对应的,“就像是把救援机当公务机用,不仅用不了还容易出事故。”

  通航产业园避免同质化

  通航企业的上游制造业也很火热,各地通用航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统计,截至2013年7月31日,我国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其中,仅披露了规划面积和投资总额的56个项目中,平均每个园区占地面积为5.05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园区投资总额为112.33亿元。

  通航产业园的大量上马也引来业界争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指出,几乎没有哪个产业像通用航空这样,在发展刚刚起步阶段,就出现投资过热苗头。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何亮也曾在2013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上表示:“一提起航空产业,政府部门首先想到的是制造飞机,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很多航空产业园发展不乐观,路径单一,盈利状态不理想。”张兵在接受中国民用航空网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地的航空产业园一般都走“先引进航空制造业,再引入运营版块”的路径,很多产业园出现了结构雷同、投资单一、运营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通航网 www.ga.cn
通航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94家通航企业54家亏损 产业园区现过热苗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