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飞机的部件几乎都是王强自己用旧物改造的 王强也不放弃,模型越做越大。他不画图纸,就按照自己的思路买几根破铁管焊出架子,18块钱一根,一共用了6根。发动机是用老雅马哈摩托车的发动机改造的。 2005年7月份,他第一次试飞,行前测试一直出问题,直到黄昏才弄好。当时飞得很低,只有2米高,但是在场所有人都沸腾了,王强自己也很是惊讶。 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练习,这架飞机最终飞到了400米高。王强家距离试飞的地方有两公里路,他每次都要和住在隔壁的壮汉两个人扛着机身从农田里穿过去。
王强在郊外的马路上开着自己飞机 刚开始的时候,王强和别人说自己是造飞机的,很多人不相信。有一次他骑着辆破摩托去加飞机的油,被工作人员鄙视,说他有毛病,结果过一会儿他真的把飞机开去了加油站。“那人都傻眼了。加完了我油门一踩,唰的一声就开走了。” 王强曾一度想专职搞飞机事业,但是很难维持经济收入,家里还有孩子要养,他只能一边工作一边造飞机。 目前,王强的飞机最高已经飞到了1500米高,他还致力于为其他民间造机者提供买得起的配件。他对我说,“中国这么大,爱好者这么多,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创新和设计,遍地开花,那该有多好?”
王强在图纸旁画的画
王强的儿子,他说“爸爸造飞机,我长大了要造火箭” 赔钱、赔时间、甚至赔命的‘三赔’事儿 和圈子里的不少人比起来,王强的经历算是幸运的。我至今还记得拍摄中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做飞机就是个赔钱、赔时间,甚至有可能赔命的‘三赔’事儿。”
袁相秋在自家天台试飞自制的飞机模型 1952年生的浙江台州天台市人袁相秋,20岁就开始研究飞机,等到40岁才有能力着手制造。他回忆,“周围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上哪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啊。” 1996年,袁相秋去县城买年货,偶然发现了《航空知识》杂志,坐在门口台阶上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天黑,把年货忘得一干二净,回家被老婆大骂一通。
袁相秋造过8架飞机,现在只剩下3个轮子,其他的都被家人当废铁卖了 之后,他改善了第四架自制飞机,并成功上天。尽管飞行高度大概只有1米,时间只有几秒钟,袁老依然激动不已。 这几年因为农村建设,场地受限,他已经没办法再造飞机了。他给孙子取名“晨翔”,因为自己的每次试飞都是在清晨,想把梦传递下去。
曹正书在家中 四川绵阳安县的曹正书因为家穷没有读过书,一字不识,圈内广为流传的飞行杂志他完全看不了,全靠自己摸索。 他称量鸽子的身体比例,以此为模版设计;还在自己家办了个简陋的农机维修站,帮村民维修各种机械积累经验,顺便捡些别人不要的部件改造了用在自己的飞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