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通航新闻 >

产业|推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更好发展(3)

时间:2020-06-15 09:00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9-10期 作者:中国通航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推动通航产业更好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推动我国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现行空域管理体制是我国通航产业放活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应当重新理顺军民航的管理责任,妥善处理好空防与空管的关系,有效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世界各国空域管理基本均采取民方管理为主、军方管理为辅的方式,我国空域改革可参照国际通行经验。我国军航管理系统既承担着繁重的防空安全任务,又承担着低空空域通航飞行计划审批任务,从军方立场看,两者权衡必然侧重防空安全, 这既增加了军航的工作压力,分散了军航聚焦防空安全主业的精力, 又客观上导致低空空域管得过死。美国民航系统管理着85%的空域, 而中国民航系统仅管理约20%的空域,80%的空域由军方管理。应重新划分军民航飞行安全责任,除禁止或限制空域外,军航可将大量的审批权限放给民航。同时, 可借鉴推广四川等地低空空域管理试点经验,建立军民航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二)加快推进全国空域分类管理
 
       目前我国空域管理方式尚未和国际民航组织推荐标准完全接轨。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根据对仪器仪表的依赖程度不同、对目视飞行的限制程度不同,将空域分为A、B、C、D、E、F、G七个基本类型,对航空器的要求和限制条件逐渐放松,从而使低类别空域适合于通用航空的发展。美国将空域划分为A、B、C、D、E、G六个类型(F为空中交通咨询服务,是在没有条件提供管制服务时采取的临时性空中服务方式,很多国家没有采用),绝大多数低于5500米的空域被划为E类空域,G类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30米至400米,在E类和G 类空域采取负面清单管理,只要不是明确管制的空域,都可以自由飞行。我国将空域划分为A、B、C、D四类,即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进近(终端)管制区和塔台管制区,采取正面清单管理,没有批准航线就不能起飞。按照我国新修改的低空空域管理规定,将低空空域划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报告空域三大类,在管制空域飞行需要申请,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只需报备,在低空空域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目前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比例仍然较低,空域呈现孤立分割特征,很少连成大片,通用飞机起飞难、飞不远。我国应参照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和世界各国经验,加强对国家空域资源的统一规划,深化对空域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扩大低空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的比重,使之在全国范围内连成大片,公开飞行航图,为通用航空飞行创造空间。
 
       (三)加强通用航空安全管理
 
       通用航空发展必须妥善处理好航空安全和空域开放的关系,既不能一味追求空域开放而忽视安全管理(如果发生通用航空安全事故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并将极大冲击通用航空的社会信任度),也不能一味强调安全而在空域开放、空域改革方面止步不前。要在空域管理改革中积极探索通用航空安全的管理方式,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当前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难点是“低慢小”飞行器,即超低空飞行、飞行速度慢、体积较小的通用航空飞行器,主要包括轻型飞机、轻型直升机、滑翔机、三角翼、动力三角翼、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飞艇、无人机、大型航模等,不易被雷达发现,管理难度较大。目前对“低慢小” 飞行器的有效管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不能有效管理,极易出现扰乱空中飞行秩序、造成空管混乱、威胁飞行安全的问题,甚至威胁地面安全。解决该问题一方面要坚持分类施策,如对于从事公务飞行、私人飞行、航空旅游、医疗救援等活动的、安全性较高的大中型通用飞行器,采用更加灵活的安全管理方式;对于无人机等“低慢小”飞行器可继续严加管理。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松紧度的安全管理方式,如首都地区低空空域管理可较为严格,广大内陆地区、沿边地区、海岛地区可以更加灵活。同时,要探索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低慢小”飞行器进行实时监管,用技术创新的办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总之,对通用航空的安全管理应采取宜疏不宜堵的方法。
 
       (四)加强对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
 
       我国提出要深化低空空域改革、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以来, 地方积极性很高,均将通用航空产业视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重要增长点,一批通用航空机场、通航产业园等纷纷上马。尽管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设施较为薄弱,但也不应一味在通航项目上求大、求多,一拥而上, 必须处理好和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消费需求以及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相适应的关系,这其中特别要处理好通用航空和综合交通的关系。在国家和地方编制综合交通规划中,要将通用航空纳入并进行统筹考虑,推动通用机场与运输机场特别是支线机场相协调, 推动通用航空与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融合,明确通航机场布局和建设标准,避免重复建设、盲目竞争。
 
       (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用航空保障体系建设
 
       要推动我国通用航空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特别是通用机场、FSS、FBO、MRO等基础设施。目前国内这些设施既有政府主导建设的,也有企业建设的,还有政府和企业合作建设的。为推动通航保障体系尽快完善, 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通航保障体系建设中来, 或政府以P P P 、BOT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特别是要吸引国外先进、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提升产品的专业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交通业务部

 
中国通航网 www.ga.cn
通航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产业|推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更好发展(3)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