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通航财经 >

国家出台低空开放政策:企业“扎堆”通航市场 盈利不乐观(2)

时间:2014-12-01 12:45来源:新金融观察 作者:中国通航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行业的火热为市场带来了丰富的选择。因此,他也十分看好未来我国私人飞机的销售前景。但对于行业目前火热的投资,他也有些许担忧。“发展是有点过热了,很多企业都在盲目地投资买飞机。”何驰说。

  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通航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有业内人士预计,能够实现盈利的通航企业仅占总量的5%-10%,甚至还更低。规模小、能力弱、没市场——可以概括为通航企业目前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筹建通航企业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士看好市场未来发展的预期。“很多投资人筹建通航企业,自身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到底要干什么,只是泛泛觉得这是个朝阳产业,就先投资进来,先买了飞机再说。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亏了五六年了,都等着市场什么时候能真正起来。”何驰透露。

  目前,真正能做到盈利的通航企业普遍有明晰的主营业务,即固定的客户。比如,上市企业中信海直,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提供运输服务;北大荒通航,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农林作业通航企业;中瑞通航专门从事物理勘探的特种作业飞行;还有,美亚航空(从事航空旅游)、亚联公务机等。

  而对于大多数小型的通航企业来说,在服务能力和市场规模都很有限的情况下,自然很难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

  “类似海上石油平台的运输服务,对飞行技术和企业的管理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小的通航企业根本干不了;从事私人飞行,比如空中游览、航拍航测等业务,在现有的空域使用条件下,申报审批程序有诸多限制,飞机飞不起来。这就造成了多数企业吃不饱、找不到活儿。”何驰分析认为。

  对此,民航资源网专家綦琦也持类似观点。他告诉新金融记者,我国通航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下游市场没完全打开,消费需求也没有起来。整体市场份额有限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很多通航企业,只是借着通航的名义,去做航空地产、商业地产,或是通过销售、培训等方式,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搞一些活动。

  “产业及市场规模还很小,自然也就谈不上全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上下游的打通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綦琦表示。

■细分市场待激活

  从某种程度上说,短缺也意味着机遇。

  在何驰看来,中国通航市场未来最大的发展空间在于私人飞行市场。他预计,私人飞行将会占到通航飞行总量的一半以上。“买了飞机总是要飞的,飞行量就会大大增加。”

  由此衍生出来的私人飞行驾照培训市场、飞行俱乐部也会被激活。此外,不同于私家车,通航飞机必须交由专业的托管公司停放、进行定时检查、制定飞行方案、申请飞行计划等,因此,托管公司、具有航空器维修资格的企业都会大有作为。

  “向产业下游延伸的机遇还是很多。”何驰说。

  目前,国内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的航油航材保障能力不足、低空空域管理监视技术手段有限、通航飞行员短缺等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已成为业内共识。

  据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93个,其中大量为公共运输机场。相比于通航发展成熟的美国,拥有20000多个通航起降机场,差距明显。

  张峰告诉新金融记者,国内培养一个通航飞行员的成本在20万左右;购买飞机的进口关税、增值税及复合税偏高,加之空域及机场的使用费用、维护运营的成本巨大,因此,如何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让大众消费者真正接触到通用航空;通过财税政策,将国内通航机场、加油站的建设纳入到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企业找到合理的商业发展模式,培育消费市场,进一步将市场的蛋糕做大,是推进通航产业未来向前发展的几个要素。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航运营企业需要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来保障顺畅飞行。在这一方面,先行者已经着手开始布局。

  海丰通航副总经理王鹏对新金融记者介绍说,国内目前通用航空机场申报、设计、建设的整个流程比较复杂,十分缺少能够提供包括申报咨询、设计施工、设施设备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企业。
 
中国通航网 www.ga.cn
通航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国家出台低空开放政策:企业“扎堆”通航市场 盈利不乐观(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