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美国航空小镇是百年通航文化的积淀,也是自由开放精神的体现。尽管航空小镇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基础条件。 首先,航空小镇需要发达的通航产业做支撑。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羡慕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却忽略了美国丰富的道路网络、良好的交通秩序和发达的汽车生产服务。今天我们羡慕美国人像开私家车一样翱翔蓝天,也不应忘记23万架通用航空器背后的1.9万个通用机场、3500家FBO、1万余家MRO、61个AFSS以及开放的空域条件。美国的航空小镇是通用航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先有通航后有小镇。在目前我国通用航空的产业生态下,要避免变成“小镇通航”——即先建小镇卖房,而所谓飞行化为梦想。 其次,航空小镇离不开浓郁的航空文化做基础。航空小镇之所以存在,更重要的是美国拥有浓郁的航空文化,尤其是拥有千千万万的飞行爱好者。截止2013年底,美国民航驾驶员有效执照总数达59.9万本,其中飞机私照18万本,而同期我国民航驾驶员执照总数仅为35505本,其中私照2480本。在笔者日常与美国友人的交流中,很多人提到从小就跟随父母或者兄长体验飞行的乐趣,在取得汽车驾照前便考取飞机驾照。航空文化的积淀为航空小镇提供了市场基础,庞大的通航人口催生了“与飞机住在一起”的个性需求。通过网站检索,我们会发现上文中Spruce Creek社区的房价要远高于周边同类地区的同类房源。市场之所以接受其高价格,是因为有广泛的飞行爱好者群众基础。 第三,航空小镇还需要适合通航发展的生活方式。虽然飞行是航空小镇的亮点,但小镇也承载着日常生活的功能。建设航空小镇要包括机场、跑道、滑行道、住宅、机库和相关城镇配套设施,需要占据较大面积的土地,尽管美国地广人稀,也只能修建在远离大型城市的地方。这恰恰与美国人民喜欢居住在市郊的习惯不谋而合。此外,通用航空已融入美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在许多偏远地区更是当地居民唯一的出行工具。反观我国现实,私人飞机、私人飞行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属奢侈品,东部沿海城市的高端人群玩得起飞机,但大城市寸土寸金、空域紧张限制了航空小镇建设,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消费能力和配套设施又难以支持航空小镇建设。 综上,成熟的通航产业和庞大的通航人口才能使飞行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广袤的大型地块和特定的生活习惯才能促使航空小镇落成。因此,从目前的条件来看,我国大规模建设美国式通航小镇的时机尚不成熟。 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用30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百年历程,靠的不是生搬硬抄,而是要引进吸收再创新。美式航空小镇虽难以复制到中国,但其背后隐含的商业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理解航空小镇,可以发现其实质上是依托飞行进行的关联产业开发。在这个过程中,飞行本身并非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如果没有飞行这一亮点,小镇将不复存在。如同MBA课程中的经典案例,麦当劳的汉堡和薯条仅为其贡献了1%的利润,但假如没有汉堡薯条,麦当劳也将不复存在。 通用航空产业本身产值不高,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更多体现在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上。传统通航业务盈利性差是目前的客观现实,这就要求企业通过战略创新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蓝海。尽管我国目前难以支持美式航空小镇发展,但可以结合区域的旅游、环境、休闲、健身等资源基础,以观光游览、航空运动、飞行体验、执照培训为亮点,带动服务业、建筑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关联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味、增添发展亮点。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通用航空适宜锦上添花,尚难雪中送炭担当发展主流。 美国航空小镇的经验还告诉我们,群众基础是行业繁荣的前提。目前国内通用航空定位仍不接地气,工农作业与日常生活毫不相干、商务航空只是明星和富豪专享、即使是飞行体验动辄上千元的价格也让人咂舌,让普通百姓爱上飞行是我国通航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国的“航空小镇”不一定就是别墅、机库加私人飞机,面向普通群众和飞行爱好者,发展从航空文化科普、静态展示、航模飞行、大型游戏机、高仿动感模拟机、全动模拟机到飞行体验、执照培训、租赁销售、托管维修等业务的通航乐园也许更为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