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通航新闻 >

无人机云系统仅三家获批 "商业化可能性不大"(2)

时间:2017-06-05 15:22来源:未知 作者:通航网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许诺分析称,这或许是因为当初制定《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时,各方就达成共识,无人机生产和研发企业,不能作为无人机云系统的提供商,“这主要是出于公平公正的考虑,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

 

  此外,由于无人机云可能需要与空军或者民航进行一定程度的数据交换,可能会使用一些敏感数据,有关部门对于无人机云的提供商资质把关较为严格,有外资背景的公司,不太容易获得批准。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大疆曾获得红杉资本融资。

 

  “比如某个地方有核电站,云系统要提示无人机不能飞,这些数据不能随便让一家企业掌握。”许诺说。

 

  “商业化可能性不大”

 

  虽然2015年就规定某些类型的无人机应该接入无人机云,但这项工作的推进并不顺利,原因在于没有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化的保障。

 

  《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根据重量,将民用无人机分为7类。该规定第十四条要求,“对于重点地区和机场净空区以下使用的Ⅱ类和Ⅴ类的民用无人机,应接入无人机云,或者仅将其地面操控设备位置信息接入无人机云,报告频率最少每分钟一次。对于Ⅲ、Ⅳ、Ⅵ和Ⅶ类的民用无人机应接入无人机云,在人口稠密区报告频率最少每秒一次。在非人口稠密区报告频率最少每30秒一次。”

 

  今年4月以来,无人机扰航事件频发,让有关部门监管举措的出台加速。

 

  4月27日,空管委印发《无人驾驶航空器专项整治方案》,要求“研究制定数字身份识别规则、指导制造企业通过加装芯片、飞控芯片软件植入或直接预留接口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可识别、可监测、可追查。”

 

  一位接近中国民航局的人士告诉记者,因这些规定和文件属于部门规章,缺乏法律效力,在操作层面很难落实,尤其对个人无人机拥有者约束力不够。

 

  5月中旬,记者在位于成都郫都区的飞云系统的监控室看到,两块大的屏幕上,密密麻麻闪烁着一些标记,上面包括正在飞行的无人机的坐标、轨迹、以及相应位置的气象等信息。目前,三家无人机云的数据已实现了共享,即在任何一家无人机云上,都可以看到接入另外两家无人机云的航空器数据。

 

  工作人员介绍,一旦无人机超过批复范围飞行或者进入禁飞区,用户手机安装的飞云软件和短信,将会收到提醒,并根据需要采取制止措施。目前接入飞云系统的以企业为主,占90%以上。

 

  其他两家无人机云的运行方式,也与飞云系统类似。U-Cloud系统一客服人员介绍,加入该系统后,用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飞行,查看到无人机的飞行轨迹、飞行里程、以及哪些区域禁止飞行等信息,但目前接入无人机用户数“应该不多”。

 

  这位客服人员称,如果只是接入U-Cloud系统不收费,但加装硬件模块需要300多元的费用。

 

  记者同时也了解到,飞云系统目前接入为免费,但使用硬件模块需缴纳300多元押金。

 

  前述接近中国民航局的人士称,考虑到无人机云数据的安全性,运营公司走纯商业化的道路“可能性不大”,以政府补贴的形式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通航网 www.ga.cn
通航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无人机云系统仅三家获批 "商业化可能性不大"(2)

------分隔线----------------------------